包罗万象的佛学
第三章 莲生活佛讲佛学总说
第九节 “八正道”是哪些正道?
9.1 什么是八正道?
八正道,又称八圣道、八支正道、八支圣道,指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(涅盘)的八种方法和途径,乃三十七道品中的最后道品。《摩诃止观》云:“能修八正道者。即见佛性名得醍醐。”
佛教的八正道是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及正定。《巴利大藏经·相应部》(卷45)云:“诸比丘!随明于有智者则生正见,有正见则生正思惟,有正思惟则生正语,有正语则生正业,有正业则生正命,有正命则生正精进,有正精进则生正念,有正念则生正定。”由此说明,这八个“正”,是八个环节,以“正见”为首,环环相扣,相辅相成,引领学佛者不偏不倚的修行直至成就。
八正道亦可归纳作三无漏学“戒”、“定”、“慧”,其中正语、正业、正命是“戒学”;正念、正定、正精进是“定学”;正见、正思惟是“慧学”。
9.2 八正道的内容
9.2.1 正见
正见是指正确的见解,也就是学佛行者对因缘果报,对佛法事理,如三法印,四谛法、十二因缘、八正道等都能信受理解。行者不但知四谛法“苦、集、灭、道”的真理,用眼来观察这世界,知四谛法的真实意,照明金刚三昧,1 更能依四谛法而修,彻底明白四谛的真理,依教勤修,一切洞然,如此圆通,便是“正见”。
八正道以“正见”为首,是引导行者正确修持其他七道的基础,有如路灯、指南针一样,有导航的作用。莲生活佛提示:“我们修行,应该从‘正见’开始,如果偏离了‘正见’,什么都没有了。佛陀在世时,最重视‘正见’。当时的外道六师,就是没有‘正见’,才被佛陀斥责。”
在密教,“正见”除了上述外,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知见,就是以一个根本上师、一个根本本尊及一个根本护法去修持。切勿贪神通邪术,勿贪奇贪多,勿着幻视幻听,勿听信毁谤,犹疑不决。
9.2.2 正思惟
正思惟,又名正志、正思、正欲、正分别,是指正确的思惟。由四谛法等正见所引伸的思想都称为正思惟。《杂阿含经》云:“诸比丘!正思惟者,能令未生邪见不生,已生者令灭,未生正见令生,已生者重生令增广。”由此可知,四谛法所引导出正确的思考方向,可令行者迈入如理的善思量与善观察,直直走在智慧累增、正确无误的修行轨道上。
另外,巴利文经藏《大念处经》2 的译文中解释了“正思惟”的另一层涵义:“诸比丘啊!何谓正思?决心离绝欲乐,决心不于任何人心怀怨恨。立志不伤任何生灵,诸比丘啊!这就是正思惟。”这与《瑜珈师地论》所提及的“出离思惟”、“无恚思惟”、“无害思惟”互为映衬,论云:“由此正见增上力故。所起出离无恚无害分别思惟名正思惟。” 出离就是远离贪欲,无恚是灭除嗔怒,无害是断除残忍,这些都是依四念处“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”、四圣谛、因果轮回等正见的助力而引发的正思惟,是修行人应有的见解和心念。
学佛者如果没有具备正确的见解、平稳的心态以及正确的念头,是无法发展出正确的思惟。莲生活佛教导,既然明白“正见”,需细细的思维,要摄念起观,达到妄思全绝,身心两忘,一切的有漏思维全部消亡,真正的智慧能增长,使之长明而不暗,这就是真正的思维也,这就是“正思维”。
9.2.3 正语
正语是正确的、纯正清净的言语,远离妄语、恶口、两舌、绮语等等的过患。妄语就是谎话;恶口是粗言秽语;两舌就是中国人讲的“张家短、李家长”,挑拨的话;绮语是花言巧语,令人生邪念的话语。而《成实论》卷第八〈十不善道品〉经文中,入微的记述了“绮语”的大范畴:
绮语名若非实语义不正。故名为绮语。又虽是实语以非时故亦名绮语。又虽实而时。
以随顺衰恼无利益故亦名绮语。又虽言实而时亦有利益。以言无本末义理不次亦名绮语。
又以痴等烦恼散心故语名为绮语。身意不正亦名绮业。但多以口作亦随俗。故名曰绮语。
余三口业皆杂绮语不得相离。
这经文中说明了,若言谈中说了不实在的话、在时机不当时谈论、所说言论无益处、说话没道理,不正确的解释、是非长短放逸的聊天等,这些都算是绮语。而且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身意不正也都内含着绮语,学佛行者需谨思慎言啊。
学佛修行应学习佛陀做一名“真语者、实语者、如语者、不诳语者、不异语者”。日常待人接物时,不但说话不会令人生起烦恼、生邪念,反而能够让人生欢喜心,增长佛法正见的,便是正语。念佛持咒也是一种正语,因为念佛时能摄住口业,持咒时也能摄住口业,使口业清净。莲生活佛教导行者消除口业的妙法:“用真正的智慧之语,来修除‘口业’,一言一行,皆是‘正语’,不作一切非理之言。”再者,“持真言法(持咒),密密不断,而无非理之言,便是‘正语’也。”又,“修行人犯此道者甚多,虽是无心之言,但图口舌之利,无知而犯了‘口业’也,所以转口业为正语,正是三密3 (身密、口密、意密)修行的口业变‘口密’,这即是‘正语’。”
9.2.4 正业
正业是指正当的工作,不以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赌博为业。此外,正业亦包括一切利他、布施等清净的梵行,所有白色的善业,都属于正业。
在密教的出世法上,又如何解释“正业”呢?莲生活佛给予明确的解析:“修行人要认清这世界上的一切是‘空色不二’4 的,‘生’本是不净的,‘身’也是不净的,这一切一切全是不净的,人之生死也是空的,白骨化成灰,随风而化成空,能有如此的真实智慧,才能去除身体的一切邪行,身体不触一切邪行,这便是守戒行,修行人当知,这就是‘正业’。守住戒行之外,便知身是如来的一切印,转‘身业’成为‘身密’成了大用圆满,这就是‘正业’。”
9.2.5 正命
正命是指正当、随顺正法而生活,远离邪命5 的生活。
邪命分五种,包括:
现奇特相 —— 为了想要表现自己而标旗立异
自说功德 —— 经常表扬自己的功德很大
占相吉凶 —— 非以导人向善为本而给人家算命,甚至趁机诈财、恐吓、骗色
高声现威 —— 说话大声以示声威
说得利益 —— 口中说已得到种种利益却与实际不符
除了上述之外,莲生活佛引申了一层深义:“一个修行者,除了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之外,便要以正法来修行,用正法来修行的便是‘正命’,亲近真正的上师,恭聆正佛法的教诲,依佛法修学,观六尘的幻灭,修习灭尽定,若有一天,法尘6 全部消除了,一切微妙法性现前,得到印证,这就是‘正命’。
9.2.6 正精进
不管是大智慧者,或是拙低的根器,知正法在前,都要安居静处,正身端坐,时时不断的用功,这种精进的功夫,就是“正精进”,一直达到豁然而悟的境界,才算大无碍,如此精进,自是“正精进”。此即是用正智慧,发奋努力之道也。也就是说,行者在修行路上勤于修真智,努力修善断恶,目标在达于涅盘之道。
南传巴利文大藏经《相应部经典》第45卷,亦微细的说明“正精进”的修行方向:
“诸比丘!云何为正精进耶?诸比丘!于此有比丘,对未生之恶不善法,为不令生而起志欲、精进、发勤,以持策心。为断已生之恶不善法,而起志欲、〔精进、发勤,策心以持〕。为令未生之善法使令生起,而起志欲,〔精进、发勤、以持策心〕。以往已生之善法,令不忘失,而倍修习、广修习,为使令圆满,以起志欲、精进、发勤、持策心。诸比丘!此名之为正精进。”
从“正精进”经文中,我们了解,它也正是三十七助道品的“四正勤”,砥砺行者将佛法付诸于实践:未生的恶法,使之不生;已生的恶法,使之断除;未生的善法,使之生起;已生的善法,使之增长。
9.2.7 正念
正念是心不散乱,意不颠倒,以正见的智慧时时忆念正道,不生起邪恶的念头。正念的修习可依四念处进行:(1)观身不净(2)观受是苦(3)观心无常(4)观法无我,也就是修行者要念念明了觉察自己的身体、感受、心识以至世间万事万物无不是剎那生灭,其本质离不开苦、空、无常及无我这宇宙的真理,从而断除贪瞋痴烦恼,由此解脱。
《遗教经》云:“若念力坚强,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,譬如着铠入阵则无所畏。是名不忘念。”这说明了,只要正念非常坚固,时时不忘正念,便可以抵抗五欲(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)的诱惑,就如同武士身披铠甲入战阵中,无有畏惧。
莲生活佛细致解析“正念”之道:“我们修行者,自知四大皆空,7 五蕴也非有,8 平常自知空寂为一切,一切皆空虚,一切现象,都是空性本明,9 如此之念,念念不断,便是‘正念’。要知道这种正念,是大乘的妙法,是无上法,人相法相四相,10 皆是空相,念念之间,皈返于本来的觉性,这就是‘正念’。”
9.2.8 正定
正定是指正确的禅定力量,以真实的智慧,专心一志修习清净的定力,不向外驰散,直至达到无漏定,便可得解脱自在。正定亦指行者专注于正道上坚定不移,不退初心,有恒心、定心地去修行。
莲生活佛最重视“正确的禅定”,他说:“用坐法,双目注视鼻端的一点,心聚于一,入了定之后,以眞慧来断除迷惑,摄心谛观,烦恼完全除尽,等心开了,一切化为光明。圆照十方光明,消灭一切诸有漏,得如此之禅定,便叫‘正定’,得大自在也。”
9.3 结语
八正道是配合佛法的三无漏学戒、定、慧而设的,先从戒开始。在密教修行次第中,莲生活佛警言,八正道运用在任何地方都是对的,即使得到了四灌(大圆满灌顶),也不要学习旁支,还是依着八正道、行八正道,就可以得到成就。活佛亦明白指出“成佛跟成魔的关键就是在八正道”。行者没有实行八正道,就成了魔。
莲生活佛策勉行者,修行就是要将自己的烦恼及过去世所造种种恶业全部解除。若行者能够将过去种种的恶业及现世烦恼解除掉,就完全清净了,此时行者的作为都走在八正道上。行者的业障既已消除,行为不再造业,烦恼也去除了,就可进入涅盘,这就是“涅盘寂静”。在寂静之中的快乐产生出来,就叫“解脱道”及“涅盘道”。这“八正道”就叫“八正法”,如同八艘驶向正道的船,可以渡过烦恼的河,度到生死的彼岸,到达真正的涅盘。
注释
1 金刚三昧:又名金刚定,即菩萨于最后位时,断除最后一切最细微之烦恼而得的禅定。参《佛学常见词汇(陈义孝)》,取自:一行佛学辞典,http://buddhaspace.org/dict/index.php?keyword=金刚定&selecthistory(2020年5月20日)。
2 《大念处经》:又名《四念处经》,是巴利三藏中经藏《长部尼伽耶》的第二十二经,论述真修实证的修行法门,即以修习四念住,内观身、受、心、法,了知“身不净、受是苦、心无常、法无我”,以对治净、乐、常、我等四颠倒想,修得慧观,知见苦、无常、无我之三法印,达至“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”,诸漏断尽,达于涅盘之境。在初期佛教经典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。参《大念处经第1卷》,取自:CBETA 汉文大藏经,http://tripitaka.cbeta.org/W05n0048_001(2020年5月25日)。
3 三密:身口意,是有“有形”和“无形”之分。“有形”的三密是:身秘密,是化身功德,修行人要保持不犯身业。口秘密,是报身功德,修行人要保持不犯口业。意秘密,是法身功德,修行人要保持不犯意业。“有形”的三密是:“身秘密”,手作印相,行住坐卧及一切用事印契。“口秘密”,口诵真言,一切行事皆有真言。“意秘密”,心观想本尊,一切行为以本尊为主。参卢胜彦〈040 评“林云请示达赖喇嘛”〉,收入《044伏魔平妖传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114&bookmark=c044(2020年5月26日)。
4 空色不二(色空不二):是物质世界和心灵世界是不二。(不二:是指一实之理,如如平等,而无彼此之别。)有人偏向心灵方面修行,物质方面不理会,也有人偏向物质方面,心灵方面不予理会。其实真正到了一个境界之后,心灵世界和物质世界是没有分别的,也就是“心境不二”,不但身心不二,心跟境也是不二的。推演起来变成“色空不二”,“色”指有形世界物质,“空”是指空性,没有什么分别的。参卢胜彦〈072“无我”的境界〉,收入《606 虹光大成就(六)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762(2020年5月26日)。及《[佛学大辞典(丁福保)》,取自:一行佛学辞典,http://buddhaspace.org/dict/index.php?keyword=不二&selecthistory=(2020年5月27日)。
5 邪命:指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。参《佛学常见词汇(陈义孝)》,取自:一行佛学辞典,http://buddhaspace.org/dict/index.php?keyword=邪命&selecthistory=(2020年5月27日)。
6 六尘:指色尘、声尘、香尘、味尘、触尘、法尘。尘者染污之义,谓能染污人们清净的心灵,使真性不能显发。又名六境,即六根所缘之外境。参《佛学常见词汇(陈义孝)》,取自:一行佛学辞典,http://buddhaspace.org/dict/index.php?keyword=六尘&selecthistory= (2020年5月27日)。
7 四大:《俱舍论》所说,地水火风也。此四者广大,造作生出一切之色法(物质),故名四大。参《佛学大辞典(丁福保)》,取自:一行佛学辞典,http://buddhaspace.org/dict/index.php?keyword=四大&selecthistory=(2020年5月27日)。
8 五蕴非有:谓“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”五蕴所构成的人身是虚妄不实的,因为当五蕴分散时,人身也就没有了,所以说五蕴非有。参《佛学常见词汇(陈义孝)》,取自:一行佛学辞典,http://buddhaspace.org/dict/index.php?keyword=五蕴非有&selecthistory=(2020年7月2日)。
9 本明:又曰元明。本觉之体清净,有大智慧光明,故曰元明。楞严经一曰:「由诸众生遗此本明,虽终日行而不自觉,枉入诸趣。」参《佛学大辞典(丁福保)》,取自:一行佛学辞典,http://buddhaspace.org/dict/index.php?keyword=本明&selecthistory=(2020年7月2日)。
10 四相:即“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”,是众生对于生命现象的四种妄执︰出自《金刚经》。生命现象依缘而起,并无自性可得,而凡夫误以为皆有恒常不变的生命主体,因而产生四种妄执,谓之四相。参《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》,取自:一行佛学辞典,http://buddhaspace.org/dict/index.php?keyword=四相&selecthistory=(2020年7月2日)。
思考题:
1. 八正道中哪一道最重要?
2. 如何审视自己的修持有否偏离正道?
参考文献
〈001【第四十一讲】实行八正道可成佛 不行八正道会成魔〉,收入《701 莲生活佛讲授道果(二)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1000120&bookmark=c001(2020年7月2日)。
〈027 八正道〉,收入《675 佛学总说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685&bookmark=c027(2019年8月29日)。
〈034 进入真正的禅定 是在不知不觉当中〉,收入《660 活佛之歌(九)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621&bookmark=c034(2019年8月29日)。
〈036【第七十六讲】修行就是要将自己本身的烦恼去掉,还有过去世种种造的恶业全部解除〉,收入《701莲生活佛讲授道果(二)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1000120&bookmark=c036(2020年7月2日)。
〈046八圣道分…〉,收入《627 九品莲华生-莲生活佛讲阿弥陀佛经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601&bookmark=c046(2019年8月29日)。
《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九十六》,取自:CBETA 汉文大藏经,https://tripitaka.cbeta.org/T27n1545_096(2020年7月2日)。
〈八正道〉,收入《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》,取自:一行佛学辞典, http://buddhaspace.org/dict/index.php?keyword=八正道&selecthistory= (2020年5月20日)。
《成实论 卷第八》,取自:CBETA 汉文大藏经,https://tripitaka.cbeta.org/T32n1646_008(2020年5月25日)。
《大念处经 第一卷》,取自:CBETA 汉文大藏经,http://tripitaka.cbeta.org/W05n0048_001 (2020年5月25日)。
卢胜彦〈002孝感动天〉,收入《140 神秘的幻象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240&bookmark=c002(2019年8月29日)。
卢胜彦〈006 正见〉,收入《154 智慧的光环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354&bookmark=c006(2019年8月29日)。
卢胜彦〈014 意图与行为〉,收入《046 西雅图的行者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116&bookmark=c014(2020年5月21日)。
卢胜彦〈029 我所知道的八正道〉,收入《257 烟雨微微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514&bookmark=c029(2020年5月20日)。
卢胜彦〈031 莲生活佛讲_八正道〉,收入《088 莲花池畔的信步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188&bookmark=c031(2019年8月29日)。
《摩诃止观 卷第七》,取自:CBETA 汉文大藏经,http://tripitaka.cbeta.org/T46n1911_007(2020年5月20日)。
《相应部经典 第45卷》,取自:CBETA 汉文大藏经,http://tripitaka.cbeta.org/N17n0006_045 (2020年5月20日)。
《瑜珈师地论 卷第二十九》,取自:CBETA 汉文大藏经,https://tripitaka.cbeta.org/T30n1579_029(2020年5月25日)。
《杂阿含经 卷第二十八》,取自:CBETA 汉文大藏经,https://tripitaka.cbeta.org/T02n0099_028(2020年5月25日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