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礼仪
第六章 安葬需知
第四节 结语:人生是幻
4.1 生死无尽的“空”门
在人生驿站的“生命礼仪”环节里,我们可以看到生死流转的匆匆,常听闻的一句话:“生是从何而来、死会往何处去”,相信是古今一直困惑着众生的心里疑问。佛教有很多法门教导众生勘破、放下和修行,藉此脱离生死困惑的苦道,其中,以“十二因缘法”来作为生死轮回的演绎和见地尤其清晰,是世尊释迦牟尼佛在于得道前后,所悟出有情众生的生死之缘由。“十二因缘法”是缘生之法,依从着“此有故彼有、此生故彼生”的关联,彼此缘起的因与果相续而无间断,令众生流转于生死轮回的大海,而难以超脱和出离。“十二因缘”分别是:
(一)无明 :过去世从无始以来,不能了知“万法因缘起生灭,万法本是无我、无常”的诸法实相,这就是无明。无明是与生俱有的,故称为“无始无明”,众生苦恼障碍的根本。
(二)行 :过去世的身、口、意所作之善或恶业,招引未来果报的力量,就是“行”。
(三)识 :即是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。
(四)名色 :“名色”本是五蕴的异名,名是指受、想、行、识的精神;色是物质上的形态,两者都是构成有情的原素,由于托胎的初期六根未全、形体尚未完全成长,未能发挥“五蕴”的功能,故以“名色”称之。
(五)六处 :即“六根”,指在“名色”之后,各种感觉器官和思维的功能已经俱全。
(六)触 :指“六根”与外境的接触,也就是根、尘、识三者和合,生起单纯的知觉作用。
(七)受 :即领受,是指感觉到外境而受苦、乐等感触的觉受作用。
(八)爱 :贪爱、染着的意思。对于接纳苦、乐等的感觉,再进一步产生憎恶、爱慕的精神作用。
(九)取 :执著的意思。先是生起爱欲之心,然后逐渐积累成为执著,造就未来种种烦恼与痛苦的根源。
(十)有 :由于贪爱和欲望的放任,构成无明业力的牵纒,业力所招引的苦、乐之果报,又是相续而生的,故称之为“有”。
(十一)生 :指由过去世所作的业力,牵引降生至未来世的果报承受。
(十二)老死 :随着生命时光的流逝,身体的生理和机能渐渐地衰退,便是“老”;最终呼吸停止、生命结束,便是“死”。
在“十二因缘法”中所呈现的:由“无明”直至“老死”的十二个阶段,并非是有情的终极灭亡,“老死”只是指色身而已,众生的业障与无明会继续存在及同行,重复地展开另一个新生命周期的流转,延续生与死的循环,辗转轮回六道而永不会休止。
如何才能走出这道生死无尽的“空”门(生不带来、死不带去,故谓为“空”)?莲生活佛教导我们:“在这世界上,每个人都难逃生、老、病、死,无论你有再多的钱和产业,事业有再多的伟大,你的身体纵使多健康,但无常一到,什么都是带不走的,世间事没有什么是有意义的。所以,希望众生不要浪费时光,好好珍惜生命存在的意义,不要把修行的大事忘失。”又,“任何一个人,不管身在任何的法界,都要面对死亡的来临,没有一个人会是例外,一切皆是必然的。因为,不入涅盘是理想,人人都要死亡,却是事实。佛陀告诉我们,自然是一种生存的循环,生死是一个大轮回,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盘寂静,这是宇宙的定律法则,亦就是真理。”
莲生活佛说:“真正的人生,确实如梦幻一场,这宇宙是一种生死的法则,却又是活活泼泼的有情天地,在这有情的天地里,生就是死的反面、死就是生的反面,那只是一道门,进去就是生、出来就是死。真正的人生实相,是要众生放下执迷而‘修行’、要众生观破幻境而‘悟道’:迷者是众生(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),悟者是佛(菩提),生死只是一道门。然而,在这个生与死的阶段里,这道‘门’却显得非常重要,‘死亡’是有其价值性的,因为有更深一层的认识,及更透彻的领会,它将会是开启通往净土的一把钥匙。”
4.2 人间是无常的幻象
佛法的教义一直是,教导众生视世间无常、一切如幻,从而放下我执的颠倒妄想、生出离心,“无常”是指因缘起变化时,无法保持常恒不变之相,故知世事悉皆如幻。譬如《华严经》内里说:
“善男子,我等证得菩萨解脱,名为:幻住。得此解脱者,见一切世界皆幻住,因缘所生故;一切众生皆幻住,业烦恼所起故;一切世间皆幻住,无明、有、爱等辗转缘生故;一切法皆幻住,我见等种种幻缘所生故;一切三世皆幻住,我见等颠倒智所生故;一切众生生灭、生老病死、忧悲苦恼皆幻住,虚妄分别所生故;一切国土皆幻住,想倒、心倒、见倒无明所现故;一切声闻、辟支佛皆幻住,智断分别所成故;一切菩萨皆幻住,能自调伏教化众生、诸行愿法之所成就故;一切菩萨众会、变化、调伏、诸所施为皆幻住,愿智幻所成故。善男子,幻境自性不可思议。”
经文大意略述如下:“善男子,我们已是证得菩萨幻住的三昧解脱法门,看到世界一切都是如幻安住的,全是因缘所生的缘故;了知众生的幻住,皆由累世造业、起惑的烦恼而生;世间的一切都是幻住的,是无明、有我、贪爱等因缘辗转而生的缘故;一切法全因有我、我见等种种幻缘契合而所生起;一切三世亦因我见颠倒智慧所显现而幻住;众生的生灭、生老病死、忧患、苦恼都是幻住的,是由于虚妄分别产生的缘故;一切国土俱是幻住的,由诸妄想颠倒、心颠倒、见颠倒等无明所变现;一切声闻、辟支佛都是幻住的,因为能智断分别而成就的果位;一切的菩萨亦是幻住的,因为能自调伏教化众生、种种行愿法之所得成就;一切菩萨众会、变化、调伏、各种施为都是幻住的,因为悲愿、智慧皆知是虚幻而成就的缘故。善男子,幻境里本来无自性,故知全是不可思议。”
莲生活佛亦曾经如此开示:“《解深密经》里:‘佛言,一切法之住,本来寂静,自性涅盘也。涅盘故,不可认自性,故说无自性。计执诸法有,众生相故有,是假名而实无也。次诸法从因缘而成者,假有而实无也。次诸法本性不可见、不可闻,无生亦无灭也。’由佛说的这句话,可知诸法如幻相,无自性,无他性,本自不然,今则无灭。我由金刚经看人生,深知一切皆实皆幻,只是众生不解实相与幻相的道理,他们都认为人生是实相,有形有体、喜怒哀乐,有父母兄妹,有高楼大厦,这如何不真?存在是真形真相,自然是实相了。但亦有一些人认为,人生如同一场梦幻泡影,只是这种梦稍做得长久一些而已,人生百岁古来稀,数拾寒暑一转瞬间就过去了,从幼年至老年,眼一闭一睁也就到了,到了日落西山之时,回想人生岂不是一场空无所有的‘春秋大梦’,空山风雨中,长埋青草地,生命就此而了结,如何不是幻相呢!所以我说,‘迷者’认人生为实相,‘悟者’认人生为幻相。”
4.3 结语
“生命礼仪”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礼节,应对着尊重生命旅程的必然流转与消逝的终结。然而,在这个令人伤感又无奈的礼仪背后,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去勘破人间的生死,和把握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,以寻求怎样去“度过生死的大海”之道呢?正如莲生活佛所言:“身体本是地、水、火、风的原素所组合,四大一分散,这个身体就没有了,那么,心也无所附了,原来身心都是幻的,人生只不过是一场幻梦而已。”
思考题:
1. 试分析人生为何是“幻”?
2. “十二因缘”法可以说是构成众生轮回的因素,试详细剖析之。
〈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77卷〉,取自:CBETA 汉文大藏经,https://tripitaka.cbeta.org/T10n0279_077(2020年7月21日)。
卢胜彦〈002 八叶莲华中的佛〉,收入《163 度过生死的大海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1000124&bookmark=c002(2020年7月21日)。
卢胜彦〈004 前世今生的宿命〉,收入《163 度过生死的大海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363&bookmark=c004(2020年7月21日)。
卢胜彦〈009 实相与幻相〉,收入《019 灵与我之间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89&bookmark=c009(2020年7月21日)。
〈认识佛教〉,取自:香港佛教联合会,https://www.hkbuddhist.org/zh/top_page.php?p=knowledge_detail&kid=72&cid=12&id=43(2020年7月21日)。